《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洛书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洛阳人更是对此骄傲不已,河图洛书的传说几乎每一个洛阳人都知道: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的源头。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古人对于“龙马负河图、神龟载洛书”深信不疑,就连“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面对纷乱的社会现状也发出了“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感慨。近年来随着凌家滩玉龟、玉版(图1)的出土,洛书不再被当做毫无依据的神话传说(虽然真相仍未探明)。然而河图的传说是否可信?那只神奇的龙马又是指什么?数千年来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图1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龟及洛书玉版
神都俗人对此问题曾经百思不解,但在创作《“夏历”9000年:天文历法、考古与夏史怪论》一书的第六章时,在洛阳邙山地区寻找一个《大荒经》中记载的真实地理坐标,目光逐渐从孟津县会盟镇转移至朝阳镇,于是无意中在卫星地图上注意到一条从朝阳镇一直延伸到会盟镇的沟壑(图2)。

图2 朝阳镇至会盟镇一带卫星地图(南石山村是笔者最初寻找的坐标)
此沟名为“卦沟”,当地传说与伏羲画卦有关。卦沟两侧分布有众多更小的分支,如将地图放大,会发现这些沟壑的底部几乎等高齐平,与普通的山沟不同,更像是原本支流密布但已经干涸了的河床(图3)。

图3 卦沟局部放大图
这条处在卦沟中已经干涸的河流原名叫做“孟河”,是黄河的支流。孟津即孟水入河从而造就形成的一个交通便利的古渡口,这里也因此成为上古时期黄河两岸文化交流的中心,并酝酿诞生了最初的中华文明,河图的传说即产生于此。《礼记·礼运》曰:“河出马图。”孔颖达疏引《尚书中侯·握河纪》:“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尚书·顾命》记载:“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关于龙马以及河图出现的具体地点,孟津当地世代相传是在孟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汉书·孔安国传》记载:“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孟河因“龙马负图”的传说又被称为“图河”。图河在雷河村一带汇入黄河,在雷河村中有一座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的龙马负图寺,该寺山门之前一座桥梁横跨在图河故道上,山门内有两通唐代古碑,一书“龙马负图处”、一书“图河故道”(图4),指明了该寺选址的奥秘。图河总长度不过21.5公里,如今已经成为一条季节河,水流时断时续,大多数时间只有干涸的河床。

图4 龙马负图寺内唐代古碑(左书“龙马负图处”,右书“图河故道”)
除了图河、卦沟之外,卦沟附近许多村庄名字也和龙马负图、伏羲画卦有关,如卦沟村、负图村、上河图村、下河图村、马庄、孟河村等。
“龙马负图”的传说充满神话色彩,是否真有其事?龙马究竟所指何物?
龙马“龙鳞”、“赤纹绿色”的特征与“整个龙形器及其近旁发现多处红色漆痕”[1]的二里头绿松石龙十分相似,应和苍龙星宿有关。但与此不同的是,龙马的形象还多了马的元素,并且增加了一对翅膀。如此怪异的形象困扰笔者许久,仔细查看地图后,豁然开朗。
图河流至宋庄镇、会盟镇交接处附近时,水系更加复杂,卦沟在此处形成了一个与二里头绿松石龙(图5)一模一样的龙首形状,加上朝阳镇至宋庄镇之间的龙尾、龙身,整条苍龙(不包含箕宿)的形象赫然浮现(参见拙著《“夏历”初探:二里头时期的<周易>乾卦六龙历》),龙身北侧两条最主要的图河支流构成了一对“飞龙在天”的翅膀。更加神奇的是,紧挨着龙首的东南方还有一个惟妙惟肖的马首,甚至连眼睛都画好了,而龙首的线条与马首相连后又成为马身和马腿,龙首西北方的沟壑则构成了马尾。整个卦沟龙马合一(图6)。

图5 二里头绿松石龙

图6 卦沟龙马合一图
笔者对卦沟龙马合一图案的解读还得到了当地村名的支持:在马首的北方仅1.5公里,整副龙马图案的正前方有个村子叫做马庄村(图7),原名马桩,当地传说是伏羲栓龙马的地方;龙首之中有个自然村叫做陈龙沟,字面含义便是陈放了一条龙的沟壑。

图7 宋庄镇、会盟镇附近卫星地图
至此,龙马负图的真相初步破译了:孟河及其支流在松软的邙山黄土层中流淌汇入黄河,水流开凿出的沟壑构成了一幅龙马合一的图案,其中龙的形象与苍龙星象相合,被认为是神迹,于是“天垂象,圣人则之”,伏羲结合苍龙星象的变化规律和日影观测结果(画卦)而制定历法。孟河因此也被称作图河,孟河开凿的沟壑被叫做卦沟,图河、卦沟附近则留下了诸多与之相关的地名和传说。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中心区的考古新发现》,《考古》2005年第1期。
补充说明:
龙马负图作为中华文明诞生的标志性事件,龙成为了我们的民族符号,马的地位却与之相距甚远,似乎并不合理。龙马“龙鳞”、“赤纹绿色”的特征与二里头绿松石龙一致,然而二里头时期距今不到四千年,龙马负图的传说真的能追溯至更早的伏羲时代吗?
若要回答上述问题,仅凭《“夏历”初探:二里头时期的<周易>乾卦六龙历》中的知识点尚且不够,需要先消化掌握神都俗人的下一本电子书《“夏历”再探:端午9000年》,获取方式见下面两篇文章:
《“夏历”初探》发布预告(致谢及分享赠书活动说明)
《“夏历”再探》预购或分享赠书具体步骤示意
《“夏历”初探》正式发布帖及下载地址:
《“夏历”初探:二里头时期的<周易>乾卦六龙历》正式发布
http://www.xiali9000.com/thread-18.htm